在歌声里遇见台湾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6-03-28浏览次数:318

我对台湾素来甚有好感,几乎每年都会去台湾旅游。今年整个春节我都在台湾度过,上一回则是2014年底到台北去听陈升的跨年演唱会,回来之后我还写过一篇《这一代的台北》。
我这一代人,早年对台湾的了解和印象,几乎全部来源于歌曲。80年代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首歌叫《外婆的澎湖湾》非常火,常常在马路上就听到人哼唱,很好听。有一回我逮住人问才知道这是一首来自台湾的民谣。在这之后,我上大学的时候,台湾流行歌曲进入大陆,罗大佑、李宗盛、邓丽君成为了我们这些年轻人耳边最常听到的声音。
这些歌曲里常常出现地名,后来这些地点成为了我们去台湾出差、旅行的地标。
我很喜欢罗大佑的一首《鹿港小镇》: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告诉我的爹娘/台北不是我想象的黄金天堂/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在梦里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镇/庙里膜拜的人们依然虔诚/岁月掩不住爹娘淳朴的笑容/梦中的姑娘依然长发盈空/再度我唱起这首歌/我的歌中和有风雨声……
有一次去台湾的时候,我就专程找了一个空隙时间前往这座台湾中部西海岸的小镇。
这样的“景点”多不胜数,《外婆的澎湖湾》里的澎湖湾、《阿里山的姑娘》里的阿里山、邓丽君唱过《绿岛小夜曲》里的绿岛、蔡琴演唱的《淡水河边》里的“黄昏的淡水河边”、还有频繁出现的台北最大的商业街“忠孝东路”……所以当时我们很多人虽然没有去过台湾,但仍会觉得对台湾是“熟悉”的、亲切的,距离我们非常近。
后来我常去台湾,接触到风土人情,又渐次觉得台湾其实就像是大陆的一面镜子。大陆的经济已经甩开台湾许多倍,过去台湾与大陆“导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早已作古,而很多台湾曾经发生的故事却在大陆重新上演。台湾和大陆现在的关系,大概最聚焦在“要不要分家”的问题上,年轻人里常常说起“认同”一词。
这些大命题常常带着历史和经验的因素,十分复杂,反而音乐是社会变化细节处的记录者,从音乐里去了解过往的台湾,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本《遇见台湾·我曾听过你的歌》就是这样一个记录者,讲述了台湾的音乐、音乐人和音乐背后的故事。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这本书里提到了极多好歌,这对于一个喜欢音乐的人而言,是一种馈赠。(吴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