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的女装奢靡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6-06-09浏览次数:653

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一段历史,从艺术史来说,称为“巴洛克时期”,这是欧洲艺术倾向奢华的时期。汤晓燕的《革命与霓裳:大革命时代法国女性服饰中的文化与政治》则告诉我们,正是从这时起,两性之间的服饰差异日趋加大,这种差异性至今清晰可辨。所以我们现代社会缤纷的女装,其实很多样式发源于法国大革命那段时期。最重要的是,那段时期政治和思想的解放,打碎了社会阶层的枷锁,从而让服饰的自由发展起来,这种自由思想流传至今。
 
新贵与服饰:恶紫之夺朱也
服饰向来都是身份的标识,尤其是阶级社会。因此在礼崩乐坏的时期,服饰的混乱将让知识分子痛心疾首,“恶紫之夺朱也”。从汤晓燕的论述中,我们得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女装有两大倾向,看似截然相反:一是女装日益奢靡,花纹繁饰,首饰精美,与男装差异日益加大;第二是部分女性以身着男装为时尚,甚至挎着弯刀、佩剑和手枪。这两者辩证统一地说明了在大变革时代,阶级身份打碎重塑的过程。
女性穿着男装,是争取平等的政治公民权利的前奏。于是,当局拒绝了女性携带武器的请求,并且不允许女性在法国军队中服役,直到20世纪。女性要求留短发,也是大革命的遗存。很多女性在恐怖时期入狱,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不愿意在上断头台前让别人剪自己的长发,宁愿自己动手。激烈动荡的局势让女性卷入了斗争之中,但也因此为女性争取到了新的权利。至于奢靡的女性服饰,这是以前的下层平民对上流贵族的模仿。以前服饰是等级的标识,而平民阶级可以穿着奢靡的服饰,曾经让很多贵族阶级痛心疾首。而从此,金钱在社会等级中的作用日渐增高,社会阶层重新洗牌。
 
泽披后世:服装凝结了新的价值取向
汤晓燕从纷繁的服饰中看到了时代的特质。她认为,服饰不仅是一种自我的表达,更是社会规约的体现,而且背后有整个社会的道德伦理体系和权力结构的安排。
法国大革命时期社会混乱无序,传统社会道德瓦解,服饰区分阶层的功能大大改变。正是这样的社会转型期,造就了巴洛克时期纷繁复杂的艺术和服饰,也为未来服饰和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可能。随后的19世纪,随着新阶层的固化,简洁的服饰占了上风,服饰变迁反而不那么激进。因此,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更能了解时尚变化最剧烈的那一段风潮,了解我们现代服饰的发源。
 
巴洛克时期正对应我们的晚清时期,珐琅彩、翡翠等奢靡的装饰手段和材料进入我国并风靡一时,雕刻繁复的紫檀家具成为上层阶级的新宠,取代了造型简洁的明式家具。这与西方尤其是法国的服饰、艺术发展步调极为一致。只是这时候,我国的社会远没有法国那样动荡,而我国女性崛起还尚待时日。(原业伟)
 

来源: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6-06/08/nw.D110000zhdsb_20160608_2-1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