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淘宝村:包容性创新模式、机理及演化路径研究》是浙江树人学院范轶琳教授在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基础上的专著,已入选中国版本图书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出版物专库”。就笔者掌握的信息而言,是国内首部从包容性创新视角探析淘宝村发展之路的学术著作。
进入新千年以来,在全球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仍然有大量BOP(bottom/base of pyramid,金字塔底层,指处于全球经济金字塔底层的低收入群体)无法分享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机会与收益。实践表明,仍有相当部分的欠发达地区人口被排斥在传统发展体系之外。如何通过创新实现包容性增长,已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的政策要点。对发展中的中国而言,如何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下探索一条包容性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决定了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否。而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BOP打开了一条全新的脱贫之路。以浙江义乌青岩刘为代表的淘宝村,为农民这一具有典型BOP属性的群体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实践之路。作为发展中国家包容性创新的成功典范,淘宝村迅猛发展的态势与创新模式的多样性为该书研究提供了绝佳的契机。该书围绕“中国淘宝村包容性创新模式、机理及演化路径”这一基本命题展开研究,在前沿性、理论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和特色。
选题立意深远,研究视角独特
当前包容性创新和淘宝村研究均处于理论建构的初级阶段,少有文献交叉融合这两大新兴领域,且已有研究多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和归纳层面,缺乏理论上的系统分析与总结,研究方法多采用质性分析,研究对象多聚焦于少数典型个案。该书聚焦于中国淘宝村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研究对象,通过结构化的理论框架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从包容性创新的独特视角逐层深入探究了四个科学问题,填补了上述研究缺口,拓展了中国情境下的包容性创新理论,同时,对于向全球发展中国家传播中国共同富裕经验、推广中国方案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内容丰富,创新特色明显
该书扎根于淘宝村这一中国独有的农村电子商务集聚形态,系统整合包容性创新理论和淘宝村研究,探析了淘宝村包容性创新的模式类型与特征,并通过结构化的理论框架解析了不同创新模式背后的内在机理;通过多案例纵向研究探析了淘宝村包容性创新模式间演化的阶段、路径和驱动因素,并在对比模式间演化差异的基础上揭示了演化的内在机理,打开了淘宝村包容性创新模式演化“黑箱”,为包容性创新视角下的淘宝村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洞见与理解;在大样本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实证比较了淘宝村包容性创新模式间的绩效差异,有助于推动未来淘宝村包容性创新领域定量研究的开展。
研究资料翔实详实,理论实践并举
作者作为阿里研究院新乡村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调研访谈等多种渠道与形式,充分调动阿里研究院、地方政府、淘宝村生源地学生等的积极性,获得了丰富、翔实的一手与二手资料。该书的调研范围覆盖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淘宝村数量排名前50%省份,在大量的调研中,既有重点案例,亦有全面的分地区对比与分析,通过四个子研究逐层深入探讨了中国淘宝村包容性创新的模式、机理、演化和绩效,得出的四条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亦为淘宝村微观运营和政府宏观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和应用潜能。